在刚刚结束的国际雪橇世界杯德国站比赛中,东道主选手展现出强大实力,包揽男子单人、女子单人两项冠军,中国雪橇队派出年轻阵容参赛,虽未站上领奖台,但小将们的表现令人眼前一亮,为2026年米兰冬奥会积累了宝贵经验。
德国队主场称霸,老将新秀齐发威
阿尔滕贝格赛道被誉为“雪橇运动的圣殿”,其高难度弯道和极速下坡对选手技术要求极高,德国队凭借对赛道的熟悉和扎实的训练基础,在男子单人项目中,三届世锦赛冠军约翰内斯·路德维希以0.3秒优势力压奥地利名将沃尔夫冈·金德尔,摘得金牌,路德维希在赛后采访中表示:“这条赛道需要绝对的专注,任何微小失误都可能被放大,今天的胜利属于整个团队。”
女子单人项目同样成为德国选手的舞台,24岁新星安娜·贝雷特尔在最后一滑中顶住压力,以0.15秒的微弱优势逆转卫冕冠军、俄罗斯选手塔季扬娜·伊万诺娃,收获个人职业生涯首枚世界杯金牌,贝雷特尔赛后激动落泪:“我从未想过能在主场观众面前实现梦想28圈,这让我更有动力迎接接下来的挑战。”
中国队新人突破,冬奥周期蓄力
本次比赛,中国雪橇队派出4名平均年龄仅21岁的选手参赛,男子单人项目中,19岁小将张天翔以第18名完赛,刷新个人世界杯最好成绩,他在第三滑中跑出58.723秒,仅落后冠军路德维希2.1秒,教练组评价其“滑行稳定性显著提升,尤其在弯道控制上进步明显”。
女子组方面,首次参加世界杯分站赛的李梦琪在训练中曾因赛道适应性不足多次撞墙,但正赛阶段她调整心态,最终排名第22位,赛后她坦言:“欧洲选手的速度和节奏让我震撼,但也让我看清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队在双人雪橇项目上首次尝试新组合——由老将王磊搭档18岁的刘子豪,尽管因一次弯道失误仅列第15名,但两人在第二滑中展现出默契配合,技术顾问马克·舒尔茨称赞:“他们的起跑反应时间已接近世界前十水平,只需更多实战打磨。”
技术革新成焦点,安全议题再引热议
本站比赛也是新赛季雪橇器材规则调整后的首场国际大赛,国际雪橇联合会(FIL)要求所有选手使用统一标准的钢刃和支架,以减少因装备差异导致的成绩偏差,这一改革得到多数运动员支持,但部分老将认为“个性化调整空间被压缩”。
阿尔滕贝格赛道在赛前对第12号弯道进行了加固处理,该弯道在上赛季曾引发多起翻橇事故,FIL技术委员会表示,未来将在全球范围内评估高风险赛道的安全标准。
展望赛季:强队格局未变,新势力蓄势待发
随着德国站落幕,本赛季雪橇世界杯的竞争格局初现端倪,德国、奥地利、俄罗斯仍占据第一梯队,但拉脱维亚、美国等队的年轻选手正逐步缩小差距,中国队领队周洋表示:“我们计划让更多队员参加北美站比赛,积累不同赛道类型的经验。”
下一站比赛将于两周后在加拿大惠斯勒举行,这条曾举办2010年冬奥会的赛道以超长冰道著称,届时或将对选手的体能分配提出更高要求。
雪橇运动的魅力在于速度与精准的极致平衡,而新一代运动员的崛起,正为这项传统冬季项目注入新的活力。